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特色
CKD一体化治疗
时间:2017.12.09
点击数:
字体:
来源:本站原创

      CKD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以及对CKD患者营养问题、贫血、CKD-MBD、血糖血压等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等进行一体化治疗是CKD患者长期治疗中的重要议题。我科在这一领域做了一定的工作。

      早期诊断:2009年我科开展北京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 “优化、整合和推广适宜的CKD早期诊断方法”,随后进一步进行了“CKD早期诊断路径与进展评估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的研究。建立了北京市多中心400多例CKD患者和300例高危人群随访队列,提出了CKD诊断路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营养管理:自二十世纪8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即提出低蛋白饮食为非透析治疗的基础。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在国外少数随机对照研究中得到证实,但该方案在中国人群中尚无一致结论。2011年卫生部公益基金立项,由我科主持中国人的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的营养治疗方案延缓肾脏病进展方案评估。由肾脏专科医生、营养师共同制定和评估非透析患者的低蛋白饮食评估方案。同时我科也开办了慢性肾脏病患者教育课堂(协和肾脏病学堂),与我院肠内肠外营养科、营养科联合牵头制定了卫生部肾脏营养治疗的国家标准,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健康报、好大夫网站、协和官网、协和肾内科微信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科普宣教和推广。

      CKD-MBD:我院刘士豪教授最早提出“肾性骨营养不良”(目前更名为CKD-MBD),并发表于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疾病。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郑法雷教授在钙、磷、活性维生素D、PTH的代谢和检测,FGF23、Klotho等激素的基础临床研究、磷结合剂等新药验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表了近百篇相关论文。我科李学旺、郑法雷和李雪梅教授牵头并参与了全部进入中国市场的CKD-MBD药物的三期临床验证。2015年我科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肾内科建立姊妹中心,与国际著名的CKD-MBD团队开展大型临床研究合作。是医科院创新团队(甲状旁腺功能的亢进的多学科合作)的核心成员,与内分泌科、基本外科和核医学科、超声科合作,建立了CKD-MBD联合门诊,2016年参与筹备建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李雪梅教授担任顾问,陈丽萌教授担任了副主任委员,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学组的组长,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调控与糖尿病、高血压及肾素调控关系的机制等方法,开展基础临床研究,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

      贫血:二十世纪90年代,郑法雷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我科临床药理中心承担了国内多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全国多中心临床验证的组织和牵头工作。该领域的研究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心脑血管并发症:李雪梅教授牵头,2012年承担十二五课题“终末期肾病患者脑部损害的评价”。采用核磁评价ESRD患者脑血管病变,联合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进行评价,协助早期识别终末期肾病患者脑部损害高危人群,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治疗干预,最终达到二级预防、减少并发症;2016年,与阜外医院合作,承担稳定性冠心病的CKD患者关于冠心病治疗策略的最大国际临床研究ISCHEMIA中国区的工作,相关研究正在开展中。